臥虎藏龍故事大綱
碧眼狐狸為了學武當派的劍法,曾拜入武當派的高手江南鶴門下,為了習得劍法心訣而入了江的房門,可惜江不相信女人,即使和碧眼狐狸上了床,也不願意將心訣傳給他,碧眼狐狸因此憤而毒死江,並盜走武當心訣,成為江湖上的大盜,之後為了仇人的追殺,躲到了新疆的高官玉家裡,在其中結識了玉家的小姐玉嬌龍,收其為徒。
事隔多年後,江的徒弟李慕白決定封劍退出江湖,他便託與自己互有情愫的俞秀蓮代她將自己的劍送給在北京的鐵貝勒,此時玉家正巧調任北京,碧眼狐狸來到北京,並到鐵府作客,這時玉嬌龍碰且遇見了俞秀蓮和這把寶劍,就對寶劍產生好奇,當晚便出來盜走寶劍,被俞秀蓮攔下,在昔日情人羅小虎的幫助下,成功逃脫俞的追捕,然而此時俞已知道他就是盜劍人。
之後碧眼狐狸在一夜和追捕他的官差決鬥,李慕白插手了這場戰鬥,三兩下就打倒了碧眼狐狸,正當他要報仇師門血債的時候,玉嬌龍出來救了碧眼狐狸,帶他逃走,但在兩人決鬥的時候,碧眼狐狸在一旁看出了徒弟的武功竟以勝過自己而心有不甘,而李慕白在和玉嬌龍過招之後,也興起了收玉嬌龍為徒弟的念頭。
幾天之後,在玉嬌龍結婚當日,昔日情人小虎大鬧婚禮,想阻止玉嬌龍結婚,被李俞二人攔住後,勸他前去武當山等候消息,當晚玉嬌龍逃婚,又去鐵府盜了寶劍,便闖江湖去,惹了極大的風波。闖了禍後的玉嬌龍,前去俞的鏢局找俞收留,發現俞對他也有所安排而感到不滿,兩人起了口角後便大打出手,玉便傷了俞的左手,此時李慕白及時出現,接下玉的招式,兩人一陣過招之後,李又再次要求玉拜師,然而玉始終不肯,於是李便將寶劍擲下瀑布,玉為了救寶劍便跳下瀑布,落水後昏迷不醒,被碧眼狐狸所救。
碧眼狐狸在發現玉嬌龍偷藏武功不教自己後,對玉嬌龍心生怨懟,對玉施了迷香,以便下殺手,但此時李慕白正好循跡趕到,從碧眼狐狸的手下救了玉嬌龍,成功殺死碧眼狐狸,報了師門之仇,然而卻不幸中了碧眼狐狸的毒針,此時玉嬌龍自告奮勇去配藥,想救李慕白一命,但在配好藥趕回來時,卻已來不及,李已命喪黃泉,失去了情人的俞,本有意殺了玉嬌龍以洩憤,但最後卻忍下殺手,要玉答應自己,一生要真誠的對待自己,便差他上武當山找小虎。
上了山後的玉嬌龍,遇見了小虎,在與他纏綿一夜之後,了解自己鑄下了無法挽回的大錯,要小虎許個願後,便跳崖自盡。
-----------------------------------------------------------------------------------------------------------------------------------------------------------------影評:
這部電影主要就是在講自由,從一開始玉嬌龍和俞秀蓮的初次見面就可以得知,玉嬌龍快要嫁人了,卻還沒過過自己想過的日子,所以她羨慕跑江湖的俞秀蓮有的自由,但俞秀蓮在聽到她要嫁人的時候,俞秀蓮反倒是羨慕她,並說出女人一輩子總是要嫁人的這句話,可見俞秀蓮自己是想結婚的,但他和李慕白為甚麼一直沒結婚呢,因為他和李慕白的拜把兄弟孟思昭本有婚約,可惜之後孟思昭為救李慕白而死,李慕白可能對不起本來要結婚的兄弟因就自己而死,所以即使日後和俞秀蓮早已日久生情,但內心還是愧對為自己死的兄弟,而覺得取俞秀蓮有失水準,所以兩人都一直忍著不結婚,我想,在江湖上這種看似最自由的地方,其實才是最講究規矩的地方吧,就是因為自由,限制已經少了很多,所以留下來的原則更是重要堅固而無法去違背,俞秀蓮也對玉嬌龍說,雖然自己不是出生官家,但身為女人一生要遵守的道德禮數卻沒有比較少,兩個人同樣都是被女人的包袱束縛住。玉嬌龍和俞秀蓮是兩個對比,一個官家,一個平民,一個想嫁,一個不想嫁,一個一生都遵從父母的安排,所以拚命的想反抗,一個一生因為工作是鏢局生意,走過大江南北,漂泊一輩子的女人,反而渴望能夠安定下來,是非常鮮明的對比。
這部戲的主軸就是主角玉嬌龍在反抗體制的壓迫,追求自由的里程,從小在官宦人家長大,身為女人的他當然只有聽父母之命的份,但她內心卻是可望自由的,而碧眼狐狸教了他武功,給了他追求自由的力量,但即使他學會了武功,也出過了江湖,卻始終得不到他想要的自由,就像俞秀蓮講的,你說的自由自在,我也渴望,但我從來沒有嘗過,在家裡,父母想要她嫁給好人家,但她不想要這種愛情,對他師父,碧眼狐狸只想要做個江洋大盜,想幹甚麼幹甚麼,到處作案,算是一種過去因為為了學武功,連身子都給了卻仍學不到,現在要對世界來報復的一種反叛,但玉嬌龍對這種腥風血雨的仇恨戲碼沒有興趣,遇到俞秀蓮,原本羨慕她看起來很自由的生活,於是想攀結他交個朋友,沒想到看似自由的俞秀蓮反而規矩也是一堆,讓他失望,在發現自己可以擊敗自己的師傅碧眼狐狸後,內心感受到看不到天的害怕,但在遇到比自己還強的李慕白後,內心感受到一股可以去崇景和倚靠的踏實,內心多少也對李慕白產生了一點少女崇拜大俠的好感,但李慕白卻沒有辦法回應這種好感,只想要他拜師為徒,師徒又是另一種規矩,玉嬌龍也不想要。
而玉嬌龍一生中看起來最自由的時刻,大概就是她和小虎在新疆的戀情了,身邊沒有了父母的束縛,只有她和小虎在無邊無際的沙漠中,原本看起來就很符合玉嬌龍的願望,自由自在地活著,用自己的方式愛著自己愛的人,但我認為小虎對玉嬌龍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造成小虎對他而言不會是真命天子的原因就是,玉嬌龍的武功比小虎強,我覺得這是一種女生都喜歡有一個比自己還強大的男人來倚靠的夢想吧,自己的師傅已經敵不過自己,雖然愛小虎,可是自己卻比他強,沒有可以倚靠的感覺,最重要的是,他們兩個人的愛情很明顯的就只是激情Passion,透過打鬥後而相愛,但當激情過後,相處的困難才會真正開始,其實他們兩個沒有甚麼共通點,我覺得就算小虎沒有要玉嬌龍回去找父母,說不定久了玉嬌龍也會自己離開吧,小虎是個孤兒,一輩子在新疆做個土匪自由慣了,其實內心一直嚮往一份關係,想要安定下來,但不知道為甚麼,當一個浪蕩的男人想安定下來時,對女人反而失去了吸引力,我覺得這是男女之間的差異,我認為對男生而言,當真的找到真愛時,男人內心的一把火會被點起來,對男生而言,那個女人就是她一輩子最寶貴的寶藏,女人對男人就是有這種吸引力,男人可以為女人征服一切,只為了讓女人開心,可是我覺得反過來講,女人對男人沒有這種火,小虎很早就已經是玉嬌龍為唯一了,可是玉嬌龍還在成長探索的階段,對她而言,小虎只是他探索的一段過程,他想要的江湖自由,他還沒嘗到,所以他才想走。
直到有一天真的出了江湖,盜了青冥劍上街後,原本以為可以痛快的活一場,沒想到連江湖也有規矩,覺得煩的他當然馬上和別人大打出手,我認為他在客棧和別人打的一場,其實也只是少年人的個性,武功又強,本來就血氣方剛愛好事,所以打架是打開心的,但打完看到客棧被自己搞得亂七八糟,內心也是很內疚不好意思,便趕快跑去找俞秀蓮來求依靠,其實玉嬌龍一直在找自由,但如果問她想要的自由到底是甚麼,她卻也答不出來,畢竟他不過就是個20歲的少女,一輩子都關在家裡,缺乏見識,又沒有人可以引導他,他哪知道自己要甚麼,所以她只活在夢想中俠義小說中的自由,直到見識了真實世界,她發現自己想的跟現實不一樣。
玉嬌龍其實就是一個問題兒童,但一個問題兒童對大人而言吸引力其實是很大的,每個大人都希望自己能夠塑造下一代,如果看到一個年輕人能照自己要求的方式而活,那成就感應該是很大的,所以李慕白想要她聽話,俞秀蓮想要她聽話,碧眼狐狸想要她聽話,但玉嬌龍不想要聽話,她想要別人聽她說話,我覺得這也是她最後不愛小虎的原因,因為當初小虎要她回家找父母,我覺得在聽到小虎要她回去後,玉嬌龍內心大概就不爽了,她不爽小虎要她怎樣怎樣,她討厭別人幫他做決定,所以在離開小虎後,漸漸也就不愛了,之後見面,就直接叫小虎回去,永遠不要再見面了。
我覺得這部戲裡面有一個沒有台詞,但卻很重要的角色就是青冥劍XD,玉嬌龍之所以那麼重視這把劍,大概就是這把劍象徵了自由吧。有了這把劍,玉嬌龍在戲裡除了李慕白以外,幾乎是打遍天下無敵手,當這把劍握在手中時,玉嬌龍可以清楚的感受到自己在戰鬥,感受到活著的感覺,這就是這把劍對他的吸引力,另外,這把劍也是李慕白的劍,而李慕白在她心裡又有特殊地位,拿著在心中特別的人的劍,也是她愛青冥劍的理由,後面在和俞秀蓮對打後,玉嬌龍說了一句話:「從今以後,我認劍不認人。」這句話很明顯就是她之前是認人的嘛,她以前認李慕白,李在她心中有特殊地位,從今以後認劍不認人,就代表他對李俞二人感到失望,從今以後,就只有她和這把劍要相依為命,一起活著,這就是為甚麼連她落入瀑布後昏迷不醒,一醒來看到師傅碧眼狐狸好像要拿她的劍,她並緊抓著不放。
關於李慕白,我認為電影在一開場或許就暗示了李慕白在這部戲的死亡,李慕白在一開始就萌生了引退江湖的念頭,決定要把劍送給別人,但有一句話是這麼說:「劍在人在,劍亡人亡」,把配劍交出去的李慕白,也暗示了他生命的結束。很多人看完電影會認為,或許李慕白有喜歡玉嬌龍,但我認為沒有,我覺得李慕白愛的真的是俞秀蓮,即使有一幕是玉嬌龍中了迷香,神智不清又渾身濕透,露了點看起來十分撩人,李慕白也沒有喜歡她,因為李慕白的反應是馬上解了她的迷香,並且在玉嬌龍醒來後,馬上問他說,碧眼狐狸在那裡,我覺得從玉嬌龍看李慕白的表情,就可以了解,她知道自己對李慕白而言,就只有當徒弟和幫助她報仇的工具性意義而已,其實對李慕白而言,玉嬌龍就是一個快走上歧路的中輟少年而已,絕對還不到喜歡的程度,況且李慕白死前就很直白的直接跟俞秀蓮告白,說我一直深愛著你,沒跟你結婚是浪費了一輩子,我想這足以終止李慕白愛玉嬌龍的流言了。
這部片在談自由,而在結局時,電影也給出了對於自由的答案,就是無論對此生的決定為何,都要真誠的對待自己,俞秀蓮等了李慕白一輩子,就在看似快要修成正果時,一切就是始終缺那臨門一腳,這一輩子都挽不回的遺憾,實在是太痛太錯誤,她希望玉嬌龍千萬不要犯自己的錯誤,看完臥虎藏龍,我覺得江湖真的是很痛苦,從江南鶴一代的錯誤,傳承了好幾代,最後讓所有捲進這場風波的人都心碎不已,沒有一個人得到幸福,實在是一場太大的悲劇。
最後,我想談談關於結局,玉嬌龍究竟為甚麼要跳崖自殺的大謎題,這問題在網路上是爭論不休,我自己也是想破頭才找出一個看法。有人說玉嬌龍會自殺是因為他害死了李慕白,他也害了俞秀蓮一生等待太久的幸福,或是玉嬌龍因為逃婚,對不起父母,也沒了師父碧眼狐狸,在世上已經沒有親人了,而他又不想和小虎回新疆,所以才叫跳崖前叫小虎許個願,許願完為了讓自己對得起小虎,用跳崖的方式來償還。這派的說法主要是著重於玉嬌龍因為有愧疚的心境,對不起身邊的人,因此而自殺,這派的想法也是我一開始思考答案走的思路,但我內心卻一直隱隱覺得不夠正確。
我覺得玉嬌龍不會是為了罪疚感而自殺的人,玉嬌龍的個性很有骨氣,很硬很大器,我覺得他不是為這種小疙瘩而輕易結束自己性命的人,我認為玉嬌龍會想自殺的原因,絕對是以一個正面崇高,非得這樣做不可的理由才是,而我認為玉嬌龍自殺的關鍵,絕對和死前俞秀蓮所說的,此生要真誠的對待自己,以及小虎所說的心誠則靈的故事有關,所以,該思考的原因是,為甚麼對玉嬌龍而言,自殺是真誠的對待自己的理由。
為甚麼玉嬌龍自殺是真誠的對待自己呢?我的答案是,還是跟李慕白的死有關。大家覺得,人在甚麼時候,會是最真誠對待自己的時候呢?我的答案是,是在面對死亡的時候。當李慕白想要收玉嬌龍為徒時,玉嬌龍曾說,你不怕我學會了劍法,殺了妳嗎?李慕白聽到後卻說,師徒本身就是要以命相見的,可見李慕白是非常真誠的對待玉嬌龍,為了收他為徒,甚至把命都槓上了,而李慕白最終也證明自己真的不是只是說說,他真的為了玉嬌龍而死,李慕白是為了救玉嬌龍才中碧眼狐狸的毒針而死,碧眼狐狸本來是沒打算殺李慕白的,李慕白本可以不死,但他終究為了救玉嬌龍而死,而他就玉嬌龍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內心真有要收他為徒的意,所以李慕白真的做到了他所說的,師徒以命相見,這就是這部戲裡,真誠對待自己的終極彰顯,對於玉嬌龍而言,既然李為自己而死,這恩情欠的太重,以玉嬌龍的個性,這情絕對要還,但人家為了自己連性命都給賠了進去,你又要怎麼還呢?所以,唯一能還命的方式,就是以命還命,既然你真以性命見我,我也以我的性命見你,我們兩者真誠相待,你為我而死,那我現在就還你吧。
這就是我覺得玉嬌龍為甚麼要跳樓的原因,死亡,就是最真誠對待自己的時刻,他在武當山上跳崖自盡,我覺得有一種他終於歸入武當門下的隱喻,在武當山上死,有其意義,對李慕白而言,我死,就是真誠跟你相見了,對俞秀蓮而言,我死,雖然還不了你一輩子的幸福,但這是我能說出最真誠的道歉了,對小虎,抱歉我無法陪你回新疆,但就用你說的心誠則靈的故事,我誠心的在心裡面,希望在心中實現這一切,我這一跳,代表我是真心的,說不定我還真的沒死,這一切就真的實現了呢!抱歉了,李慕白,抱歉了,俞姐,抱歉了,小虎,我犯了許多錯誤,但我這一死,一切也就還你們了,我走了,我覺得這就是為甚麼玉嬌龍會自殺的原因,也是他死前的真心話。
最後,關於寫影評這件事,我想影評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吧,當然導演當初拍電影時,一定有他心中自有的主題、意義和成相,才拍出這個故事,這個鏡頭,所以若以導演的想法是甚麼為主,那的確是有標準答案的,可是,影評這件事本來就是很主觀的,就算是在厲害的電影學者,有極豐富的電影專業知識,他們在看電影時就算看得再怎麼精準,也是用他們主觀的角度去吸收、分析和了解,即使專家看得再怎麼正確,也一定沒有導演正確,真正的標準答案,一定只有導演知道,但既然如此,為甚麼李安他自己不跳來解釋呢?我想這就是電影的趣味,既然每個人看電影的見解都不同,但只要你的見解對你有意義,說出來的道理又圓的住腳又有意義,那也沒有錯啊,影評就是這樣,何必堅持導演的看法呢?說不定有些鏡頭導演自己拍都不知道有甚麼意義,但是影評人卻看得更深,解釋得更好,這絕對有的,羅蘭巴特說, 文本誕生,作者已死,讀者的看法才是最重要的,關於臥虎藏龍的結局,這是我的看法,也是我覺得正確的理由,那你覺得呢?